商務部,最關心的還是用戶的投資情況,分析質量的話,主要比較關心復投怎么樣,留存怎么樣,判斷哪些渠道可以進一步優化,或者哪些渠道要砍掉之類的,關注engagement比較少呀?
回答:
1. 流量的質量并不一定需要費用。當然,有費用更好。流量的質量分析主要依靠engagement-roi模型,如果沒有roi,僅僅是engagement也是可以分析的。
2. 如果要分析engagement,通常的手段是:常規bounce rate,停留時間等分析;落地頁熱圖分析。
具體的流程是:
1)安裝百度統計(在分析關鍵詞方面推薦百度統計),用于比較宏觀的了解每個關鍵詞、單元、計劃或者創意的分析;
2)安裝熱圖工具,例如ptengine。
3)安裝GA,用來記錄銷售成單和金額、分析轉化情況或者關鍵的路徑。做GA分析的時候,需要對關鍵詞的鏈接加上utm_campaign等link tag。
具體見文章:用Google Analytics的Link Tag深入了解流量來源(廣告)的質量 是一個老文章,但現在仍然適用)。
有了這些武器之后,公司自己的系統,反而是可用可不用的了。
3. 具體的分析主要包括:
1)核心詞,或者不同單元的表現;
2)創意表現;
3)轉化表現:到達、落地頁、轉化過程、微轉化
4)engagement-roi分析
復投、留存等,對于我提到的分析工具而言,其實都是具體的行為。這些也并不一定需要你們自己的工具才能捕獲。
這一塊,可以使用兩個工具:sensorsdata —— 做好用戶ID的埋點;GA的userID設置。兩個工具都能解決你的問題。
事實上,你提的這個問題是一個很好的問題,關系到我們對待流量的思路。無論是入金初投、復投還是留存,都是結果,而結果之前,用戶是有一系列的行為的。
某些行為對于初投、復投等,是有標志性意義的,這些行為都是engagement的一部分,需要你去分析結果之前,達成這些結果的行為。
如果只是用結果去衡量流量的質量,那就是roi模型,而不是engagement-roi模型。
ROI模型的問題是,ROI本身是有時滯的,并不非常準確,而且ROI限于你們自己的工具,也未必能夠跟渠道準確歸因。所以,敝人認為,用前面我說的方法,再加上用戶級別的分析,即sensorsdata或者GA userID分析,能夠比較好的解決你的問題。
問題2:
后端數據比如注冊量 新客數 投資金額我們這邊技術開發的后臺數據,每天可以導入,但是前端的數據比如展示量 激活 點擊等有一些媒體可以直接給到,或者有推廣后臺的,我們可以取到這些前端數據,但是一些cps類的渠道媒體給的也不準,咨詢同事說,前后端的數據目前沒辦法打通,怕不安全,Ga公司沒人會自定義設置成我們需要的,還有其他辦法能有效分析這些方面嗎?
回答:
這個問題,上一個回答已經提到了一些。首先,可以肯定的是,用自己的工具,在打通媒體的表現和后端的轉化上,會碰到很多困難。
這些困難不是您的開發同事的技術不夠好,而是解決這些困難所需要的資源超出了技術同事能夠解決的范疇。限于篇幅和你門公司的特質性,我就不在這里回答更詳細的情況了。
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