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流廣告的投放,是被大家問及的最多的問題。信息流廣告投放跟競價優化不同,尤其是與搜索競價有天壤之別。而這其中,一定擁有一個非常深刻的邏輯,我們理解了這個邏輯,可能就將獲得打開信息流廣告優化大門的鑰匙。
這一篇文章,不講技巧,只講邏輯。
1、與誰競價
信息流廣告投放的優化,從理解競價開始。所有的競價廣告都是與“競爭對手”的競價,但如果你只是這么簡單的認為,你沒有抓住信息流廣告的真諦。
信息流廣告與搜索引擎競價廣告有極為巨大的區別,從媒體端看,信息流廣告競價管理的特性是“機器參與的多,人參與的少”,而搜索排名競價則是“人參與的多,機器參與的少”。所以,盡管這么說不算嚴謹,但信息流廣告的競價相當程度是與“機器”在博弈。
本質上,信息流廣告是封閉的RTB體系,而不是按照關鍵詞排名的體系,這就注定了它要順應機器的算法、滿足機器的優化。而不僅僅只是考慮與其他投放者的價格競爭。某種程度上,盡管價格競爭仍然重要,但方式和操作都已經相當不同。這是信息流廣告投放優化的核心問題。事實上,所有RTB類型的優化,把針對機器的優化放在首位,都是正確的思維。
2、針對機器優化的核心邏輯
針對機器進行優化的核心邏輯,是讓機器有時間“懂你”。我曾經說過,過去很多RTB根據人的標簽來進行投放什么的,不是真正的RTB,充其量只能算精準定向投放,多用于品牌類廣告。
而信息流這類封閉RTB,絕大部分是效果類投放,是不可能簡單按照人的標簽來投放就能有好效果的。
因為,人的標簽實在是太粗放太混沌太不精確,而且人的行為飄忽,興趣多變,而標簽卻很難真正及時地響應與更新。
因此,效果類的投放必須要用機器學習,尤其是監督學習的方法。
簡單講,就是機器不斷嘗試各種方法,來“全力”幫助你實現轉化。如果機器決定針對某一個人進行展現,但是嘗試不成功(比如選擇的人不對,或者投放的地方不好),就再換一個人進行展示,直到出現成功的轉化,然后機器總結這些成功和不成功的人的選擇和投放的方式,從而“摸索”出一個它認為的,最合適的投放策略?;蛘?,你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名詞來描述這個過程,那就是“試錯”。既然是試錯,那就需要給機器時間和機會?!敖o機器時間和機會”就構成了信息流優化的核心邏輯。
3、給機器時間和機會
與搜索引擎的優化思想非常不同,信息流的優化操作不僅不能頻繁,反而需要特別謹慎。為了“給機器時間和機會”,通常有如下一些常用的策略:
1. 一旦上了一個廣告,不要在短時間內隨意調整。尤其是對于已經有流量的廣告,如果要調整,不如上一個新的計劃跟它并列跑。
2. 出價比系統建議的出價還要高。
3. 一旦確定了出價,不要隨便改動。(而搜索則需要根據排名情況,不斷調整出價)。
4. 投放初期,不要做太細致的人群定向。
5. 就算你不打算真正短時間內花很多錢,也在預算設定上多增加,甚至最好放到“不限制投放金額”的程度。錢花的差不多了,再手動關。
這些方法都是信息流常用的有優化方法,它們都共同反映了我前面說的一個特征——這些都是針對機器進行的優化。
比如,一旦一個廣告有了流量,你說,哎呀,價格這么貴,肯定我當時設定的出價太高了,我要調低一點。但是,機器不會這么理解,它以為它之前學習的結果(策略)是錯誤的,或者,它又不得不按照新的出價重新進行優化。這二者都可能讓你本來好好的流量突然就降下來。
因此,如果一個搜索引擎優化的老手,還是按照過去的老方法,沒事就看價格調價格,那么信息流廣告就會總是很難起量——很多人總抱怨自己的信息流廣告投放有錢都花不出去,很可能就是這個原因。
“治大國若烹小鮮”,對待信息流賬戶,也很類似。
而另外一些策略,比如投放初期多增加一些價格,或是增加預算到“無限”,以及初期不要太精細的定向等等,本質上都是“給機器機會”的策略思維。
因為機器要試錯,不僅僅需要花時間,還要去不?!皣L試”。如果投放的限定太精細、給的價格比較低,或者預算給的太有限,都限制了讓機器去嘗試的傾向。如果機器的嘗試不夠,就難以達到比較理想的策略區間,從而要么不能給你足夠的流量和轉化,要么價格就會奇怪的離譜。
一個月只有幾千塊錢的預算要投好信息流,其實概率是很小的,就是這個原因。
4、轉化比點擊更重要
另一個讓機器更好為你實現優化的核心邏輯是“轉化比點擊重要”。
盡管信息流和搜索引擎競價排名類似,也可以按照點擊付費,但二者的優化重心卻完全不同。
搜索競價排名的賬戶優化基本上是圍繞點擊進行的,點擊情況好,CTR高,質量分高,流量也多,所以就有更大優勢。
而信息流,前面講了,優化的目標是讓機器能更好地懂你,因此,不是跟別的賬戶去競價之類的要圍繞CTR做文章,而是要圍繞轉化做文章。
道理不言自明,因為信息流的機器優化,是監督學習,其“監督”的依據,就是轉化。
所以,不要以為你上了一個廣告的CTR特別好,這個廣告的表現就會好;而另外一個CTR不好,就著急干掉這個廣告。
千萬別這樣,一切都還是要最終看轉化。
為了轉化,創意本身故意用擦邊球(性和錢)的方式誘惑就不一定有作用(盡管對于部分行業仍然有作用,比如對于游戲),這可以極大增加點擊率,但是對于最終的轉化卻未必有正向的影響。
為了轉化,信息流的落地頁的設計都跟搜索不同了:
搜索競價,因為是主動有需求的人搜索了關鍵詞才到了你的落地頁上,所以落地頁的信息量適合大一些,講的細致一些,重在“引導”。
而信息流,不是人們主動搜索,而是人們在看各種“八卦”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你的廣告,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有需求,或者僅僅是好奇點進去看,落地頁就不適合上來玩兒重的,而是重在引發興趣和需求,然后快速能夠引發用戶的主動咨詢即可。因此,重在“引誘”。
“引導”和“引誘”,一字之差,落地頁的設計就會顯著不同。
5、切忌粗暴優化
信息流的靠譜玩法是“與機器共舞”,要讓機器能夠不斷試錯,從而快速掌握你的邏輯。而不是反過來,以為你自己應該不斷試錯,從而告訴機器你的邏輯。
你的不斷試錯,會讓機器無所適從,從而無法給你帶來任何結果,并且讓你“錯誤地”認為,信息流無法優化,也沒有什么流量。
從這個意義上看,不優化甚至都比你頻繁優化要好。正確的方法,是創造讓機器去嘗試的環境,甚至故意“忽悠”它(比如故意提高預算到無限),讓它更積極地去試錯。唯有如此,你的賬戶才可能快速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。我們講了很多理論邏輯,真正需要的是優化師實際操作,根據數據總結實際經驗,從而才能在投放信息流廣告時候知道遇到什么問題應該做什么調整。了解信息流投放底層邏輯,比不了解就投放效果肯定要好很多!

18681805085
微信號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