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應用推廣,在出價模式選取上有什么建議嗎?就我接觸的運營好像沒人不跑O,全是開O跑的。單目標、雙目標哪個更好呢?有時候單目標用“穩定拿量”模式,成本高了就用“優先低成本模式”,現在模式也不知道選哪個?
答:
智能計費方式、雙目標、優先低成本,都受轉化率影響,創意質量度不夠好都容易出現拿量難。
從拿量能力上看,優先級分別是:CPM > CPC > OCPC/OCPM,同等條件下CPM、CPC常規計費方式更容易起量,OCPC、OCPM智能模式下,廣告起量除了受點擊率、出價的影響,還受轉化率影響,如果廣告質量度不高,很容易出現跑不出去或者沒有后勁兒的情況,但是智能模式下,更有利于把控投放成本。
因此,為了避免成本過高廣告跑飛,目前首選的投放方式基本是智能模式,其中微信朋友圈以ocpm為主,為了盡可能延長創意生命周期,智能模式下需要重點優化點擊率、轉化率。
為盡量減少起量困難,如果之前常規計費方式跑的好的廣告,可以復制拿來跑跑智能模式,如果是直接跑的智能模式,重點參考點擊率高轉化率高的廣告上新補量。
關于單雙目標選擇,建議首選單目標推廣,其中單目標跑的不錯的創意,可以復制廣告嘗試雙目標投放;不過,雙目標投放放量困難是常見的現象,畢竟從下載、激活到付費不僅僅是廣告層面的優化,應用本身的引導也是非常核心的環節,因此應用本身的深度運營也要做好。比如注冊,要給足用戶利益點,如果刺激下載用戶注冊的誘惑力不足,就很難提高轉化率。
關于模式上,建議投放初期選擇易起量的模式,后續可根據數據情況調整,或者已經起量但成本略高的創意,也可以嘗試優先低成本模式,測試能否拉回成本。
為了控制測試預算和測試成本,對于跑不出去的廣告要及時關,一般是看廣告點擊量,給出一天的測試時間,如果不行直接關停;同時及時提交新創意補量,上新是運營日常工作,必須保證及時有效補量。

評論